在北海头“放大棒”
大棒鱼这个叫法是一种俗称,大连人还习惯把它简化成两个字,大棒或者是棒鱼。这个鱼的称呼还挺多,马步鱼、针良鱼、青条、双针鱼、鹤嘴鱼等等。别看鱼名不少,但还数大棒这个名字最为深入人心。此种鱼多产于我国的黄海、渤海,而大连这座城市恰好毗邻这两个海域,因此我们经常能品尝到大棒鱼的鲜美味道。据说这种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低脂肪,油煎食之味道更佳。
大棒鱼的活跃季节,在咱们城市周边的各个海域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因为这种鱼体长20厘米左右,鱼体表面好像涂着一层银光,它们时而群居,时而“分居”,但不管怎样生活,它们总是喜欢在海水的表层游动,最精彩的是大棒鱼会蹦,用浪漫点的话说,这就叫海阔凭鱼跃,它们在海平面不时的跃起,有点像表演,只引得海边的人们一阵阵的喝彩声。
离我家最近的海叫北海头,不是那个北海头汽车车站那片,而是现在的火车北站的北边。当年这儿是一处小渔港,在这里玩海的人特别多,其中就有人放大棒鱼。为什么不叫钓而叫放呢?这里所说的放决不是把鱼给放了,而是要放长线钓大棒的简称。我表哥就爱放大棒,我总是跟他去当助手。表哥自做一个小船,有点像航模船的大小,不能载人,船上有一面帆,并插上小红旗做标记。如果今天是刮南风,那么在北海头就可以放船了,船的尾部拖着长长的渔线,每隔一段还要再拴上个浮漂,以防止渔线沉下去。而渔钩则拴在主线上,每隔一两米就拴一个。我俩就这样忙活着,小船拖着主线缓慢地往大海深处走去,一般都能走出去二三百米远,上面能有一二百把钩。这个做法很有点像放风筝,主线始终控制在钓者的手中,但鱼儿咬钩的那种快感你却感觉不到。船放到尽头,一般都还要停留一两个小时,为的是让更多的大棒上钩,即便是有些鱼早期咬上钩的,一般也都不会逃脱掉。
最让人激动的是开始收线,要是赶上哪天鱼多,每隔几米就会有一条鱼上钩,面对这收获,我俩当然喜不自禁,就连一些看眼的也会在岸边帮着摘钩。记得渔民们有句谚语,“海猫子成群水上闹,准有鱼群起水跳”。海猫子就是海鸥的俗成,它们的嗷嗷叫声有点像猫。你说这大棒鱼傻不傻,它不在水面上蹦,海鸥都想到处找它做美食,这一蹦岂不是主动暴露目标吗?说这话也只不过是人类的思维罢了,各种生物自有它的生活习性,更何况大自然中还有生物链一说。
如今已很少看到成片的大棒了,放大棒这种钓法也几乎失传了。每当想到有关棒鱼和海鸥的记忆,我还常常会同时想到那句话,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啊!
——在北海头“放大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