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事件发生的过程,一项事关居住环境的重大项目,在建成投产前,当地民众竟鲜有耳闻。最后,虽然民意推动了PX项目的叫停与搬迁,但遗憾的是,民意表达是在可能的污染危险出现之后,而不是之前。
“感谢台风‘梅花’,真是恰到好处。”唐在林语气中带着一丝庆幸。
唐是辽宁省大连市环保志愿者协会的办公室主任,多年来,他与协会的志愿者们始终反对大连建设PX化工项目。
他们的呼吁没能阻止当地政府对经济利益的渴望。大连在大孤山半岛上,建成了一条以西太平洋石化为龙头,沿PX(对二甲苯)、PTA(精对苯二甲酸)、PET(聚酯切片)向下延伸的完整石化产业链条。
目前,大孤山半岛,不仅被改造成了大连石油、化工行业高度集中区域,也被纳入了全国重点监测的环境安全高风险区域。
大连市民们多年来一直身处化工阴霾之中,但极少有人了解个中详情。
代号“梅花”的台风,成为了打开大连PX项目那扇隐秘大门的钥匙。
事故消息被厂方封锁
8月8日,受强热带风暴“梅花”影响,大连地区海岸风力高达8级,岸边海浪高达20米。上午10时30分,巨浪将大孤山半岛福佳大化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佳大化)在建的防波堤冲成两段,海水倒灌进厂区。
就在溃堤处不到100米的距离内,矗立着十几个20米高的罐体,里面储藏的是PX,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属芳烃化合物。如果这种化合物暴露在空气中或者遇水之后,甚至没有处在密闭状态都会对人产生危害。
海水倒灌带来的可怕后果是,一旦路基因海水冲刷垮塌,将造成罐体倾斜,罐内的有毒化工原料极有可能外泄。而往南跨越20公里的海面,毒气可以直接扩散至大连城区。
可当时的情形是,该消息一直处于被厂方保密的状态。直到前去采访的央视记者遭遇围攻,才导致消息以另类的传播方式得到社会关注。
8日下午4时30分左右,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和财经频道记者进入厂区采访,遭到数十人推搡阻拦。面对记者提出的采访要求,福佳大化一直没有负责人出面正式回应,而现场员工则直接动手抢夺记者的摄像机,并殴打记者。
当时,有大连市委副秘书长、大连市委宣传部外宣处长及大连金州开发区公安局局长陪同记者前往采访,在他们的协调下,记者依然不能靠近被海水冲垮的堤坝现场。
就在记者与厂方人员僵持之时,得知消息的唐在林与4名志愿者正驱车前往溃堤现场,进行调查。
他们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核实网络上的传言是否属实。当时,网络上有言论称,罐体中的毒气已经泄漏,人员正在疏散。
“我们开了一辆当地常见的面包车,不会引人注意。之后,跟随着抢险的车辆,又很幸运地躲过了厂区工作人员设下的封锁线。”唐在林告诉《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
厂区因抢险需要,将一处围墙破开。晚上6点多,唐在林一行5人穿着雨衣,戴上了口罩,沿着泥泞的路面,从此处步行进入了福佳大化的罐区。
“溃堤现场正在填埋,也没有工作人员戴上口罩或防毒面具,现场也没有闻到异味。”唐在林说,“可以确定,毒气没有泄漏。”
随后,完成调查的志愿者们准备返回。
但此时,他们被厂区里的工作人员发现,冲突一触即发。工作人员将他们的照相机、手机全部搜走,并将照片删除。
最终,在110民警的协调之下,晚上9点半左右,志愿者们才离开厂区。
“所幸的是,我们用雨衣把摄像机包住,没被搜走。”唐在林说。当晚,他们返回后,将视频和仅剩的几张图片发布至网上,并迅速被转载。这些影像资料成为PX化工事件中早期最接近现场和真相的片段。
政府“危机公关”
事实上,这次溃堤风险并不是该PX项目面临的第一次威胁。
2010年7月16日,位于大连新港的中石油输油管线发生爆炸,爆炸地点距离大连PX项目基地仅有数百米。
2010年10月24日,中石油输油管线发生二次爆炸,PX项目依旧侥幸躲过一劫。
可是,对于此类威胁将产生的严重后果,大连当地的居民多不知情。“石油管道爆炸,仅仅使一小部分人心里对PX项目产生了警觉。”唐在林说。
唐所说的一小部分人,更多的是指他所在的大连市环保志愿者协会的成员们。
据唐在林介绍,2009年12月,在国际志愿者日的一次活动上,一名志愿者与大连市副市长张军对话,曾问其“大连为什么要引进PX项目?”
当年6月,福佳大化宣布正式投产运营,引发关注。
出于PX项目的环境风险,大连网友在多个论坛大量发帖,反对项目出现在大连。
2009年7月24日,大连市环保局公开表示,福佳大化PX项目采用DCS系统(即分布式控制系统)集中控制,对装置生产过程实施集中检测、显示、连锁、控制和报警。
大连市环保局称,福佳大化PX项目储罐区严格按照《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厂区排水系统设置了三级防控体系,可确保各类物料不排入环境。大连环保局称:“福佳大化PX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国家环保相关政策,企业和相关部门完全按照合法程序推进项目建设。”
但同时,大连环保局也指出,PX项目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主要为火灾爆炸和化学品泄漏。其强调,火灾爆炸影响范围约100米,而该项目距大连市区21公里。而关于泄漏风险,环保局则未作阐述。
不久后,该局还就项目的环境风险问题征询专家,并将结论公布在网上。大连人能够听到的官方声音是,PX项目是安全的。
大连官方这次成功的“危机公关”,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民间的忧虑。
此次溃堤事故发生后,大连市政府的反应依然迅速。
大连市政府8月9日连夜召开专门会议,将发生溃坝事件的大连福佳大化PX项目搬迁问题,正式摆到政府工作议程上来。
大连市市长李万才在主持会议时指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福佳大化防波堤坍塌事件及其后续处理工作。目前,溃坝决口全面封堵完毕,化工储罐没有发生泄漏,工厂处于安全状态。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由权威部门和专家组成的调查组,要彻底查清溃坝原因,明确责任,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
这次会议上,提到了福佳大化PX项目搬迁问题。会议提出,要对福佳大化PX项目的安全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给予科学和负责任的解释,对PX项目搬迁问题进行论证,尽快提出方案。
福佳大化PX项目溯源
福佳大化PX项目总投资600余亿元、年产值约260亿元、可纳税20亿元,被列为“大连市政府六大重点工程”之一。
福佳大化联合芳烃项目由福佳集团和大连化工集团合资建设,其中福佳集团控股55%,大化集团占有股份45%,是全国首家民营企业控股的大型联合芳烃石化项目。
大连当地媒体曾表示,大连石化产业有“油头”无“化身”的历史由此改写。
但5年来,这家公司的股权几经变动,但都是福佳集团追加投资,增持股份。最近的一次出资后,福佳方面的股权从最初的51%增长到81.5%。
操盘者是福佳集团的董事长王义政。
王义政1968年出生在大连庄河一个贫寒之家,年轻时在大连做过几年消防兵,后来转业到大连房产局做行政工作,1996年辞职下海。
下海两年后,他将大连市重点消防工程的三分之二揽入怀中。2000年,福佳企业集团宣告成立。随后,王义政开始进军大连市房地产业。彼时,大连市政府正在展开旧城改造的计划。
2003年,王义政开始酝酿PX项目。进入石化行业,是王义政的福佳集团发展战略上重要的一环,他把石化行业当作福佳集团未来发展的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王义政善于调理与政府的关系。对此,他曾说:“民营企业要中规中矩,要为政府解决现实困难,政府有困难,企业要冲上去。”
有当地的知情者认为,王义政选择与大连化工集团合作,在于其中存在的巨大利益合作空间。“大化集团实际上是辽宁省国资委的一个下属企业,本身就拥有着政府的背景,它的主要产品之一是工业用甲醇,生产甲醇的废渣可以低价卖给福佳进行PX的生产。”
其分析,另一层重要的关系在于,作为辽宁省的直属企业,大连化工化集团的利润大部分将上缴省级财政,因此由民营企业参股生产,利润将有利于大连市的财政收入。
2005年12月,福佳大化顺利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和批复,次年由大连化工集团和福佳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注资45亿元成立。
2007年9月,由世界经济论坛主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举行,福佳集团成为“世界经济论坛”的成长型企业签约会员。1个月后,王义政倾力打造的PX项目开始土建施工,2008年11月完成装置建设,2009年5月进入试生产。
该项目占地面积51公顷,在大连湾东北侧、大孤山半岛南端建有自用码头,建成1万吨泊位和8万吨泊位石化码头各1座。占地面积约为19公顷的罐区,容量80万吨,紧邻着大孤山半岛码头。
2009年6月21日,这个目前在中国规模屈指可数的单系列芳烃项目正式投产。
据公开资料显示,这一项目在国家和辽宁省得到了重视。福佳大化还曾获得国家发改委5000万元的专项国债补助。同时,辽宁省省长陈政高、时任大连市委书记张成寅、时任大连市长夏德仁等人都到过项目现场视察。
但与此相反的是,大连市的民众直到该项目投产前,鲜有所闻。
曾得到力挺的石化产业
有分析认为,厦门抵制海沧工业园区的PX项目事件,是促使大连PX项目低调运行的主要原因。
厦门PX 化工项目靠近众多居民区以及院校等人口稠密区,这一庞大项目的安全问题遭受各方质疑。
2007 年3 月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赵玉芬联络105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合签名《关于厦门海沧PX项目迁址建议的提案》。提案认为,PX项目距离居民区太近,如果发生泄漏或爆炸,厦门数百万人口将面临威胁。
“厦门危险,PX 项目必须紧急叫停,并进行迁址!”2007年6月1日,厦门市民开始以“散步”的方式。表达反对在厦门建设PX化工项目的心愿。
2007年5月30日,厦门市常务副市长丁国炎召开了一个非常简短的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缓建PX项目,并且进行区域规划环评,环评需要半年以上时间。
2007年12月13日、14日,厦门市政府连续召开两场有关厦门海沧南部地区上PX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座谈会,邀请200 名市民代表、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加,征求他们对环评报告的意见和建议,八成以上的公众代表依然对海沧PX 项目投下了反对票。各方专家意见倾向一致:在海峡西岸地区择地迁建。
当时,原国家环保总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受访时说,中国建立化工危险信息公开制度以及更具可操作性的公众监督机制已经刻不容缓,“否则,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厦门海沧PX事件绝对不会是孤例。”
其一语成谶。即使有厦门的前车之鉴,但大连依然无法拒绝PX项目——政府对经济利益的渴望再次击倒了环境利益的需求。
早在2006年,辽宁已制定“以项目为支撑,大力发展石化产业”的工业发展计划。
先天工业优势明显的大连承载了这个计划。大连提出:“做大两个石化产业,坚定不移地引进大乙烯项目,推进石化向下游产品延伸,打造石化产业航母,力争建成我国最大的炼油基地和石化产业深加工基地。”
2008年5月20日,大连在《关于贯彻落实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炼化一体化”大型石化产业基地。
目前,大连已在大孤山半岛上,建成了一条以西太平洋石化为龙头,沿PX、PTA、PET向下延伸的完整石化产业链条。大连开发区现有大型石油化工企业38家。到2011年,开发区石化产业工业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
同时,大连政府还加大了对该福佳大化PX项目的扶持。2007年9月,福佳大化得到了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分行牵头的六家银行的联合贷款支持,成为当时第一家受银行联合支持的民营企业控股的石化项目。
政府积极回应:停产、搬迁
事实上,大连本地居民并未得知,由于众多石化企业齐聚大孤山,国家环境保护部已将该区域列为高环境风险区。
《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了解到,据2005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对福佳大化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技术评估报告》显示,大连开发区自1984年获批建设至当时,没有开展过区域环评。
2006年,环保总局对全国127个重点石油、化工企业进行环境排查时,大连被排查的8个项目中,大孤山半岛就占了6个。其中就包括福佳大化PX项目。
当时,环保总局通报中称,大孤山半岛已设立众多化工石化项目,区域环境风险问题十分突出;环境风险评价专章深度不够,风险防范措施与风险应急预案不完善。
在原国家环保总局排查之后,大孤山被责令进行区域环评。2007年1月,由大连理工大学完成的《大连大孤山半岛区域环境风险评价报告书》,通过原国家环保总局评估中心组织的专家评审。这是中国第一个区域性的环境风险评价报告。
不过,这一区域规划环评的内容并未公开,外界也无从知晓这个区域具体有哪些环境隐患。
环保部下属机构发表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在中国,石化产业集约化程度较低,属于遍地开花。这使得生产运输过程中环境事故概率大大增加,放大了对生态环境的威胁。
环保部副部长潘岳曾在排查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我国各大水域的化工石化行业均存在较大的布局性环境风险,相应的防范机制也存在明显缺陷。
潘岳说,这种布局性的环境风险一旦形成,短期内无法解决,因为搬迁的各种成本太大,只能采取一些被动的补救措施。
事实上,这正是当年福佳大化正式投产运营时遭遇质疑,而政府部门只能承诺加强安全控制,而无法对其“动手术”的原因。
潘岳强调,必须清醒地看到,环评法中虽然提出了规划环评的原则,但并未说明实施方法与操作细则。因此推行规划环评就必须克服体制性障碍。
当法律机制遭遇体质瓶颈,广泛有序的公众监督往往被立于更重要的地位。
8月8日溃坝事件后,新一轮对PX项目的质疑持续发酵。8月14日上午8点到晚上8点,数量众多的大连市民聚集在人民广场表达意愿。
唐在林认为,这是一场由若干关乎自身利益的小群体自发的聚集行为。“公众为了自己的安全,用一种民主的方式来表达。”唐在林说。
8月14日下午,大连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该PX项目立即停产,并正式决定将这个项目尽快搬迁。
一位参与聚集的市民认为,政府解决问题的态度积极,但“我们还需要一个搬迁的具体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