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丹麦大北公司在当时中国商业最繁华的上海租界架设电杆、安装电话,电话就这样传入中国。 1901年,沙皇俄国在大连兴建中央电话交换局和旅顺电话局,电话在大连地区正式开通。由此,大连成为继上海、南京之后,全国第三个开通电话的城市。电话由此在辽宁起步。
大连是东北首个安电话城市
中日甲午海战之后,按照《马关条约》,清政府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此举引起了其他列强国家的睽觑,在沙皇俄国、德国、法国的联合斡旋干预下,日本同意由清政府出钱赎回辽东半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1898年,沙皇俄国以“干涉还辽”有功趁机胁迫清政府签订《旅大租地条约》和《续订旅大租地条约》,以租借为名占领旅大,并攫取“东清铁路”南满支线的修筑权,在沿途架设电线,设局营业“自为经理”,进而侵占中国电信的使用权和经营权。
1901年,沙皇俄国在大连兴建中央电话交换局和旅顺电话局,安装200门磁石电话交换机,实装用户125户;并在大连港湾建筑局、中央发电所和铁道医院分别安装20部、12部和8部用户电话交换机,电话在大连地区正式开通。由此,大连成为继上海、南京之后,全国第三个、东北首个创办电话局、开通电话的城市。同年,大连中央电话局港湾建筑局交换机与旅顺电话交换局实现通话联络,长途电话也随之成功开通。
1908年奉天有电话150余部
1906年,盛京将军赵尔巽看到电话能极大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实现信息的 “四通八达”,于是奏请清廷在奉天安装电话。不久,清廷派出二品大员黄开文率20余人来到奉天,在盛京电报分局架设电话线,并在军署前胡同(今故宫南沈阳路)设置机房,装设德国西门子磁石式电话交换机1部、终端话机30余台,7月电话正式开通使用。同时,赵尔巽还令东三省电报总局创建奉天电话局,以加强对电话相关业务的规范与管理。此次奉天所装话机仅供各官署、局所、军营、学堂等免费使用。
很快,一些与官署衙门有密切接触的达官显贵、富贾商户便发觉了电话的好处。这个可以直接通话的新式机器,能够节约时间并使效率成倍提高,因而安装电话的要求愈加强烈。1908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开始将电话推广至商用、民用,并作出“设话机一具,收安设费十元(奉洋),即设之后,月租六元”的规定。随后,商号店铺、显贵宅第的装机数量迅速增加,至1908年末仅奉天就有电话150多部。
在奉天电话局的带动下,营口、辽阳、铁岭、抚顺等地陆续开通电话业务,从而为各地之间长途电话的开通创造了条件。 1910年,奉天与营口、海城、辽阳、新民等地长途电话开通;1922年,奉天与开原、铁岭、海城、法库、梨树、辽源、昌图、盖平、复县、抚顺、柳河、海龙、西峰、沟帮子等14个县镇开通长途电话。
1930年电话实现自动转接
1916年,张作霖任奉天督军兼省长后,大刀阔斧推行新政,倡导发展民族工业,繁荣商业,奉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稳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使电话需求急剧增加。据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档案记载:“近年以来,省城商业日盛,风气大开,安设电话者遽见增加。 1918年,奉天电话局所装电话增至900余号;到1925年9月,奉天电话局所装电话已多达1575号之多。 ”
当时所用电话与现在不同,还不能够拨号直通,而是先要摇动话机与交换机接通,再由接线生人工接线,才能与对方通话。负责接通电话的接线生承担着电话中转枢纽的重要职责,因而也被称为“司机”。随着电话数量的剧增,“司机”工作日渐繁多,电话接通速度与质量也大不如前,“每当使用之际,任凭摇铃多次,司机者均置若罔闻,或要甲而接乙,或颠倒错乱,贻误殊多。 ”
1930年,张学良看到电话人工转接错误频出,已难以适应社会需要,同时他也想扩大电话业务,于是将原有人工电话交换机全部拆除,改装从德国西门子公司购进的自动电话交换机,从而实现了电话转接由人工向自动的转变。当年8月,东北交通委员会发布了《自动电话局营业章程》,详细规范了自动电话的安装管理。《章程》规定:本届开办自动电话装设额数以三千号为限,后至者不另添号数;同时将用户分为三种,即商店、工厂、银行等营业性质的用户为甲种,军、政、警、学各机关等用户为乙种,私人住宅为丙种;三种用户月租费用也不同,甲种为最高,丙种则最低。
1930年11月26日零时,奉天电话局新建的3500门自动电话正式开通运转,奉天地区电话交换转接由人工迈向自动。为此,上海法国埠际电话公司总经理特向张学良发来贺电,称“此实为中国自动电话之纪元”。自动电话的开通,成为辽宁地区电话业务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日本鲸吞辽宁电话业务
早在日俄战争爆发时,日本便到处抢占电话线路,并在“关东州”和“满铁附属地”内修建电话设施,建立日本电话局,侵占中国的电话业务。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在东北加强殖民统治和建立侵华基地,将目光伸向了电信领域。 1932年5月15日,伪东北电信管理处在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的操纵下,与日本关东厅递信局签订了《日满电话联络协议》,强行将奉天、本溪、海城、辽阳、抚顺、铁岭等地方电话局与当地日本电话局联线合并。 1933年9月,日本侵略者为直接掌控东北电信事业,成立了日伪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社(简称“满洲电电”)。“满洲电电”成立后,将辽宁本地电话局与日本递信局所属电话局合一经营,对官督商办安东电话局和中日合办营口电话局则强行 “收买”,合并于当地电话局。为进一步侵吞辽宁电话业务,“满洲电电”还实行了所谓“统一整备”和“扩充计划”,除吞并地方电话外,还在鞍山、锦州等地新建电话局,在奉天、大连等地扩充容量。仅1936年至1940年间,就在辽宁地区新建自动电话机32800门,平均每年增容5470门,至1945年8月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已达73000门。
电话数量的增加只是日本战争侵略和殖民统治的工具,并未给中国百姓带来任何好处。直至辽宁解放后,电信主权才重新回到人民的手中。
以前打长途要到邮电局排队
虽然电话已在辽宁开通使用了很久,但直至改革开放以后,电话才开始逐渐进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上世纪80年代,安装一部电话要缴纳2000元的初装费,这对一般家庭来说是一笔巨额开销。 1985年全省电话用户共有165512户,其中私人用户、个体工商户745户,仅占0.45%,电话仍旧被贴上“奢侈品”、“贵族化”的标签。寻常百姓如使用电话需到公用电话亭,打长途电话则要到邮电局。那时候打电话,经常要排长长的队伍,打电话的人不紧不慢,等在后面的人急得踱来踱去。拨打长途电话更要经过话务员的接转才能通话,由于当时电话数量不多,往往不是忙音,就是对方电话占线,有时甚至要等候1个小时才能接通。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电话初装、通话资费的不断调整,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安装电话,电话也由“奢侈品”变成了日常生活“必需品”。此后,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BP机”、“大哥大”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当时流行这样一句话“开着桑塔纳,打着大哥大”,“大哥大”不仅实现了无线通信的传奇,还是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当时间缓缓地流淌到21世纪时,人们的通信方式悄然间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手机、互联网等相继出现,让曾经的书信、电报等通信方式早已淡出生活,成为尘封的历史。3G手机问世后,手机的功能更加丰富多彩,人们可以利用手机收发电子邮件、下载歌曲、上网漫游、收听广播、收看电视节目,手机功能已远远超越了通信本身。
电话已在辽宁走过了110年,从最初的手摇电话到今天的3G手机,改变的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升级,不变的是人与人之间对交流的渴望。在这110年间,电话不仅为辽宁传递了无数重要的政意民情,更见证了辽宁百年的沧桑历史。
——一百一十年前大连开通辽宁首部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