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岸畔崛起绿色铸造产业园
作为大连金州新区“十大功能园区”之一的大连金州经济开发区,为什么将贴着污染、落后“标签”的铸造行业作为产业发展方向?铸造行业难道还能不污染环境?“绿色铸造”是不是一种概念炒作?大连发展铸造锻造,是否真的有必要性?带着一系列的问号,记者走进金州经济开发区,实地进行探访。
为铸造摘掉污染落后的帽子,实现大连工业“绿色之梦”
铸造业是汽车、石化、钢铁、电力、造船、纺织、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的基础,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而不可回避的是,在为人们奠定了现代工业基础的同时,它也给人们带来了可怕的高污染与高能耗。
据权威数据反映,我国铸造业年能耗占机械工业总耗能的25%至30%,排放污染物总量约为:粉尘1000万吨,废气200亿立方米至400亿立方米,废砂2000万吨,废渣600万吨,单位产量能耗及污染物排放均大大超过发达国家水平,“三废”排放量更是发达国家的10倍左右。
对于大连来说,虽然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有着“浪漫之都”的美誉,但追寻大连工业的源头,却是造船、钢铁、机床等装备制造业。据统计,目前,大连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已达1000多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有146家,超10亿元的有9家。2008年销售收入为1449亿元,产值与利税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43%和73%;2009年,大连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20.7亿元,利润135.9亿元;2010年,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32.6%,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2.6%,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12.4个百分点。
于是,一个似乎不可回避的难题摆在大连人的面前——大连的长远发展需要大连永远保持青山绿水,节能、环保、技术含量高的新兴产业应该是大连的产业发展方向;但在经济发展实际中,大连又离不开作为装备制造基石的铸造产业的强有力支撑。
产业发展的现实已经折射出这种难言的尴尬:大连乃至东北三省一直是我国的重装工业基地,仅大连的大机床、中国一重、大连船舶重工、大连起重·重工等龙头企业,已苦于在大连无法采购到适合的铸件,导致企业采购成本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连装备制造业企业制造能力、技术水平及产品竞争力。而就金州新区来说,装备制造业、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已成为金州新区乃至大连市的支柱产业,但新区以铸锻为主的基础零部件产业非常薄弱,打造新区先进制造业千亿级产业集群,完善以汽车、机床、船舶为龙头的产业链,形成沿精密部件、模具向下游延伸的完整产业配套体系的要求已极为迫切。
该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青山绿水”这一对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呢?一个“革命性”的产业发展思路在金州新区人的心头酝酿、发芽,并茁壮成长起来,那就是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经验,让现代科技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为铸造行业摘掉高污染、高能耗的帽子,打造一个科学规划设计、产业布局合理、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影响的“绿色铸造产业园”。
所谓“绿色铸造”,就是以循环经济3R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 为行业准则,使铸锻造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周期中,实现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绿色铸造”,就这样让“浪漫之都”与“装备制造重镇”在大连这块土地和谐共生,并迸发出新的迷人的光彩。
铸造与绿色联姻的诗意构想,引领中国铸造产业腾飞
思路一变天地宽。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金州经济开发区组成专门工作小组,对建设“绿色铸造产业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先后走访了大连部分重点企业、大专院校和行业协会,并专门赶赴杭州,参加了以“绿色铸造”为主题的第69届国际铸造年会,与世界铸造组织主席及有关专家作了交流。在北京,他们专门拜访了中国铸造协会、国家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以及部分技术研发中心的专家和学者,并达成了共识。
与专家学者的交流,更加坚定了金州经济开发区建设“绿色铸造产业园”的决心。特别是经过赴日本等国进行实地调研、考察,给金州经济开发区相关人员以很大触动。他们在考察中发现,日本等发达国家十分重视铸造的专业化程度和技术提升,讲求管理效能,以生产附加值较高的高端铸件为主,保持着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而我国虽然铸件总产量连续10年居世界首位,铸造企业数量超过3万家,铸造园区层出不穷,且技术水平大幅提升,部分产品已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但能耗大、污染重等问题依然严重。
“兴建绿色铸造园,相当于在政府主导下,建立一个生产要素循环利用、污染严格控制、有害物质最大程度减量化和统一处理的大平台,使能源、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也从而降低了每一个入园企业的污染治理和企业运营成本。”如今,金州开发区领导的这一“绿色铸造”理念,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根据初步规划设想,“绿色铸造产业园”将以引进工艺水平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铸锻及铸锻造原料产业项目为重点;进入园区的企业,必须建立基础治理平台,鼓励形成自我循环体系,实现标准排放。园区将建立循环经济模式,把上游产业的废弃物作为下游产业的生产原料,经过科学处理后,使其再成为上游产业的原材料;建立循环处理中心,集中解决不适于企业处理或无法循环利用的四废(废砂、废水、废渣、废气)。园区还将建设包括铸锻造技术研发中心、铸锻件检测中心、人力资源中心、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等综合服务配套平台。
中国铸造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立波对大连金州新区“绿色铸造产业园”的设想和规划大加赞赏,希望金州经济开发区在节能减排铸造企业聚集方面做有益尝试,并表示中国铸造协会将密切关注园区建设。国家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已与金州经济开发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院长李新亚亲自挂帅,从各相关研究机构抽调十余名精兵强将组成工作小组,整体、系统开展“绿色铸造产业园”规划工作。李新亚还表示,国家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将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与金州经济开发区共同打造“中国绿色铸造的典范”。
日前,国家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的专家工作组一行4人专程来到大连金州新区,就金州经济开发区绿色铸造产业园项目做初期发展规划报告。专家们认为,目前,我国正在酝酿推行“铸造行业准入制度”,相关标准已经报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查。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铸造企业将从3万多家减少到1万多家或者更少。仅对照规模标准,大连地区近千家铸锻造企业中的90%以上将面临退出风险。而金州经济开发区站在行业高效清洁、绿色铸造技术与设备的高起点上,建设生态型的铸锻产业园区的思路,符合“十二五”发展要求,可为本地区铸造企业资源整合、实现技术与装备的升级、真正走向清洁高效、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创造有利条件,也有望成为国内铸造行业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铸造先行者和示范区。
金州七顶山,“绿色铸造”的梦想从这里起步
难怪专家学者们如此对大连的“绿色铸造”设想如此感兴趣。超人一步的发展思路、堪称“国家级”的规划设计、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注定让“绿色铸造产业园”从诞生的那一刻就不能不引人关注。
金州经济开发区七顶山区域距金州区15公里,距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20公里,距大连市区45公里,距大窑湾港区22公里,距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40公里,十七路、金七路、渤海大道等公路也将在两年内陆续贯通;依托长达39公里海岸线,10米航道水深,规划建设中的港口可全天候通行万吨货轮。正在建设的大连新机场距园区仅16公里。陆海空兼具的交通优势,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为这里发展绿色铸造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外部条件。
就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而言,绿色铸造更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这主要体现在:一是世界铸件需求持续增长,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西班牙、日本、韩国等国均把中国内地作为铸件的主要采购地,而大连与上海、天津并列中国三大铸件出口基地的地位,无疑打开了大连发展绿色铸造的空间;二是中国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为铸锻行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早在2009年,国务院在《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细则》提出了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十大政策措施,明确了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的目标。2010年,中国整车销售数量已突破1800万辆的规模。振兴装备制造业和汽车产业使铸锻造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三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为大连发展铸造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四是发达国家铸造产业加快转移,给中国铸造行业升级转型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五是中国正值铸造产业结构调整期,为大连“后来居上”提供可能。
“抢抓机遇”、“时不我待”。这是记者在金州经济开发区“绿色铸造产业园”采访最常听到的两句话。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不断完善园区规划的同时,招商工作目前已全面展开。按计划,到2015年,金州经济开发区“绿色铸造产业园”铸件产品种类将涵盖高端铸铁、铸钢和有色铸件,铸造工艺达到清洁生产国际先进水平,年产能达到100万吨以上。届时,大连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将如虎添翼。
——渤海岸畔崛起绿色铸造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