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友谊之声艺术团”放歌维也纳金色大厅
11月15日,来自中国的合唱团队将登陆这个世界音乐的最高殿堂,这个即将放歌金色大厅的团队没有一个职业歌手,他们是来自大连的一群中老年人。这些人中有退休工人,有转业军人,还有开饭店的个体业主……他们说,要把大连老年人的精神追求唱给全世界听。
一、平均年龄六十岁 地下室里苦练习
11月8日下午,在青泥洼桥附近一所学校的小礼堂里,“友谊之声艺术团”开始了赴维也纳之前的最后一场排练。很难从27位出国演出的团员脸上看出他们的年龄,每个人的脸上都满是青春和活力。当纯粹的清唱曲目《半个月亮爬上来》在小礼堂里响起时,观众根本听不出歌声与专业艺术团队的区别。
“友谊之声”的副团长张美华告诉记者,合唱团成员的平均年龄超过六十岁。在大连大大小小数十个民间合唱团队里,“友谊之声”未必是“资格最老”的,但一定是“坚持最久”的团队之一。2000年,当时还在开饭店的张美华在朋友的“鼓动”下产生了组织一个民间合唱团的念头。她首先找到了退休前曾任长影乐团指挥的王德武。
“最初参加我们这个团队的只有十多个人。”张美华回忆说,起初团队甚至连排练场地都没有,更没有经费来源。“公园里、草坪上、地下室、仓库都是我们的排练场。”张美华说,最苦的时候他们在没有暖气设备的地下室里练习合唱。“每个人都裹着羽绒服和军大衣,有的团员冻得感冒了,一边咳嗽一边参加合唱……”张美华告诉记者,但很少有人退出,因为“友谊之声”的成员们都有个念头:要唱出老年人的精气神。
二、十三年来“送歌”两百多次
“友谊之声”的坚持有了回报。青泥洼桥街道负责人首先注意到了这支老人组成的合唱团,并为他们提供了固定排练场所。很快,这个合唱团的人数发展到了七十多人。在“友谊之声”里,除了团长王德武,没有一个专业队员。“我的队员中有工人、有老师、有医生和军人,就是没有搞艺术的!”王德武说,但正是这些“业余的声音”,在常年坚持练习演唱之后,颇具成绩。
“友谊之声”采取的是无伴奏“轻声合唱”,这对合唱团队的音色、配合要求很高。王德武告诉记者,13年来,合唱团原创曲目三十多首,累计排练中外曲目一百多首。而合唱团并没有“孤芳自赏”,除了闭门练习外,他们还下农村、去工地、走社区……用歌声给市民送去欢乐。
据了解,13年来,“友谊之声”累计送歌两百多次。他们还受邀参加了全国合唱比赛,获得金奖。去年,“友谊之声”受省合唱协会的要求,在全省的民间艺术团体比赛中再获金奖。
三、金色大厅内把歌唱给世界听
今年7月,来自中国老龄委的一纸邀请让“友谊之声”的团员们再次激动起来。由于在去年举行的国际联盟合唱比赛中,“友谊之声”表现突出斩获银奖。今年首届国际中老年艺术节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中国的参赛团队中,主办方第一个想到了“友谊之声”。
“虽然是自费参赛,但我们的队员都踊跃报名。”张美华说,最终团队选定27人赴维也纳。她说,“友谊之声”将在金色大厅演唱两首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半个月亮爬上来》和《美丽的村庄》。当地时间15日晚6时,“友谊之声”即将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据悉,这也是我市首个在金色大厅登台亮相的民间艺术团队。
“这可是全世界音乐的最高殿堂!”谈及即将进行的国外演出,张美华说自己挺激动,也有点紧张。“我们希望把歌唱给全世界听,把大连老年人的精神追求唱给全世界听!”
——大连“友谊之声艺术团”放歌维也纳金色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