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洋文化闪亮书博会
本届书博会还首次设立了大连籍作家作品展,由于鲜明的地域特色,我市本土作家的作品,大多与海洋文化有关。
书博会上,主办单位在图书大厦一楼醒目位置辟出专区,集中展示大连籍作家的文学作品。邓刚、孙惠芬、高满堂、徐铎、王勇等20多位大连籍知名作家的作品都陈列其中。《大码头》、《滨城往事》、《大连意象》等作品的内容和背景都是依托于大海和港口,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我市的海洋文化。
作家 王勇:“当时大连出版社要搞一个征文叫经典大连,我在报纸上看到这个广告,就产生了这个想法,主要就写大连的事。起码从地域上来讲,大连靠近海洋,对各种文化还是比较包容的。”
张纯是一位广州游客,对大连近代的历史文化变迁非常感兴趣,此次他和老伴专门来到大连籍作家作品专区,最终挑选了作家素素创作的大连题材散文集《流光碎影》。
广州游客 张纯:“刚才有个年轻人他介绍我,他说这本书很好,买一本回去看看。”
不仅外地读者对大连的海洋文化产生兴趣,一些外省的作家也将大连当成作品主角。此次专门来连参加书博会的广州籍作家阿菩,就在他的畅销小说《山海经密码》中,将海洋文化融入其中。
作家 阿菩:“而海洋文化呢,它会让我们感到危险,但是危险地同时,它是充满了一种未知,而这种未知,是对一个民族也好,对一个作家也好,甚至对一个作品也好,它是一个最大的魅力。”
阿菩告诉记者,大连的海洋文化正在形成特色,本土的历史和文化资源为作家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大连良好的人文环境也有利于作家的迅速成长。
作家 阿菩:“第一个是自由,第二个是版权保护,如果有这两点就够了,其实我们作者有很多的作者可以生存下来了。”
截至目前,书博会上我市本土作家的书籍销售量已达4000多册,主办方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大连籍作家的合作。
市新华书店总经理助理 管月坤:“日常的营销策划中,我们重点对大连的一些作家作品进行大量的宣传,让外地读者也了解大连。”
本台特约评论员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 谢志平:“如果说经济发展代表的是硬实力,那么文化繁荣就是城市的软实力。要让软实力不软,就要在发展方略与力度上硬起来。书博会这样的文化盛宴就是一种必要的硬手段,应该坚持下去,并要推陈出新。 办书博会这样的活动,从根本上说是为了调动每个读者的阅读兴趣,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质。所以,书博会要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不仅在内容上,在形式上,模式上,都可以有所创新,尤其是面对大量的数字产品与新媒体传播形式。而城市要树立文化标杆,也必须用好用足这样的平台,不仅让本土文化立得起来,还要让它在更大舞台吃得开、叫得响。 阅读,不仅让城市更美好,更让我们的生活更充实,更有内涵。当我们把阅读当成自觉自在的生活,我们的城市软实力就坚实了。”
大连海洋文化闪亮书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