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东:把“钢”剧拽回大连
他原本是一个成功的房地产商人,却因为一段忘年交偶然投资影视剧,转身成了一名文化商人。
因为救急,他拿出了200万元资助电影《钢的琴》剧组,没想到影片收获了华表奖、金鸡奖,并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东京电影节上获奖。
如今,作为一名影视传媒投资人,他不仅连续投资在大连拍摄电视剧,还正在安波打造一个大型的影视基地,以让大连的影视产业愈发蓬勃。
200万元救急钱
换回了一系列大奖
见到李荣东,是在位于周水子的大连橡塑机厂的铸造车间。这里,电视剧版《钢的琴》正在紧张地拍摄着。李荣东忙前忙后地张罗,不停地和导演、制片沟通着。“我也没想到,投资电视剧竟然会这么忙,每天都有这么多事情需要我联系、协商、沟通,可比我以前做房地产累多了。”说到这里,李荣东颇为自嘲地笑了。
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李荣东,有着东北人特有的爽朗。在投拍电视剧版《钢的琴》之前,他是一名成功的房地产商人。“我从1999年开始干房地产,投资影视剧还真是带点偶然性。”原来,李荣东和电视剧版《钢的琴》导演张惠中算得上是忘年交。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李荣东认识了在辽宁电视台做导演的张惠中,两人一见如故,李荣东去沈阳时经常会找张惠中喝酒聊天,这种友谊也一直没断。
2010年5月,李荣东去横店影视城探班正在导演《徽骆驼》的张惠中,聊天时,张惠中让李荣东帮个忙。原来,张惠中的儿子,也是青年导演的张猛正在鞍山拍摄电影《钢的琴》,由秦海璐、王千源主演。但剧组的资金不足,当时只剩下了几千元,急需200万元救急。李荣东没丝毫犹豫,痛快地答应了。当时的他压根没想到,自己不过客串了下影视投资人,却不想影片收获了一大串国内外大奖。从2010年10月份开始,电影《钢的琴》陆续在东京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获奖,而且还获得了华表奖、金鸡奖等大奖。
华表奖是中国电影界的最高政府奖项,获奖后李荣东才知道这个奖项。
巨资投拍电视剧版《钢的琴》
开拍后临时决定回大连拍摄
电影《钢的琴》的巨大成功,也让很多人大呼故事太好,没看够。反复考虑后,李荣东和张惠中决定投资拍摄电视剧版《钢的琴》。李荣东作为大连鸿缘传媒公司的投资方投资,电影《钢的琴》编剧张惠中出任导演,而他的儿子张猛则出任编剧,除了男女主演,制作班底几乎都是电影《钢的琴》原班人马。对这部巨资投拍的电视剧,作为投资人的李荣东很有信心。“今年10月19号,我和电影剧组去了香港电影节,当时,有好几部内地拍摄的电影同时上映,但《钢的琴》票房最好,几乎场场爆满。这也让我对我们正在拍的电视剧又一次增强了信心。”李荣东笑呵呵地说着。
采访中,李荣东还说了让记者很惊讶的一个事情。其实,电视剧版《钢的琴》开始定的拍摄地并不是大连,而是和电影拍摄地同一地方的鞍山。“当时,我们在鞍山的红旗拖拉机厂已经开拍了很多场景了,连片头都制作好了,但后来我还是决定撤回大连拍摄,为什么啊?”说起这个原因,李荣东很认真。“因为我觉得鞍山的场景大连都有,我是大连人,公司也在大连,那为什么不回大连拍摄,让它成为一部地地道道的大连产的电视剧呢?所以,我亲自带着摄美指导来大连选景,从旅顺看到市内,直到指导说完全没问题了,我才决定让剧组回大连拍摄。”
不过,让李荣东没想到的是,回到大连拍摄后,剧组遇到了很多困难。“虽然大连的很多领导都很支持我们的拍摄,但有些选景我们要和一个个老百姓打交道。比如我们在大化俱乐部要拍一个外景,头一天下午选景时觉得特别好,结果第二天一大早去了后傻眼了,原来那里是个早市,我们选的那个景需要挪动二十多个摊位!怎么办呢?摄制组的人都愣了。后来,还是当地派出所和市场管理人员帮我们协调,这个外景才顺利完成。此外,我们需要消防协助拍摄,也都是甘井子公安分局帮助我们协调的,真是特别感谢他们。就连我们现在拍摄的橡塑机厂工人也特别支持我们,尤其是一些老工人。”说起在大连拍摄的点点滴滴,李荣东很感慨地说。
打造安波影视基地
力求留住老街老厂的独有风景
在投拍影视剧后,李荣东也慢慢开始了自己的影视蓝图。“在不断的选景过程中,我发现越来越多的老街、老厂房都面临着拆迁。我们现在正在拍摄的橡塑机厂,听说明年也要搬迁了,还有大钢家属院那独特的大走廊,都极其具有那个年代的历史特点。我们在安波和当地政府合作打造的影视基地,就准备把这些老厂老街的独有风景都复制过去,也是一个留住老历史的方法吧。”
除了电视剧版《钢的琴》,李荣东还在着手投资拍摄以庄河抗日英雄姚启荣为原型的抗日题材电视剧。“我希望多拍一些和大连历史有关的电视剧,也算是为大连文化产业尽一份力吧。”
李荣东:把“钢”剧拽回大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