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庄因核雕而声名远扬
近段时期,苏州核雕愈来愈受到国人追捧,价格一路上涨。在苏州的舟山村,有越来越多的人改行做起了核雕。这个连许多苏州人都不太熟悉的村子,却因为核雕早已声名在外。
几乎家家都是工作室
在舟山村里,不时可以见到从北京、上海、天津等地赶来的核雕商人。据统计,苏州核雕有九成以上的市场在外地。每年都有大量的外地客前来苏州,将大把的“银子”花在了这枚小小的橄榄核上。
以核雕闻名的舟山村,地处苏州西部太湖之滨,隶属太湖度假区香山街道。从百度上搜索舟山村,关联度最高的便是“核雕”两字,这里也代表了苏州核雕的最高水准。
在舟山村,如今几乎每家每户的门前都挂着一块招牌“某某核雕”。这里不仅是个村子,更像是一个核雕的集市。
一枚产自广东或福建的橄榄核,究竟是苏州人施予了它怎样的魔力,让它如此吸引人?疯狂的核雕背后,又是怎样的一群人在制造这个神话?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雕橄榄核小舟象形,各具情态”。这段描写出自明代作家魏学洢撰写的《核舟记》。
王叔远是常熟人,如今的舟山村和当年的王叔远有多少关系,已经无法考证。但从这篇《核舟记》中可以发现,苏州的核雕艺术早在明朝就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准。而在今天,经过了几代人的传承,这种传奇仍在继续。
苏州核雕于2008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舟山村的核雕大师宋水官以一枚核雕小舟斩获了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这也成为了苏州核雕进入复兴的标志。在宋水官家中,记者见到了这枚名为“乘风破浪”的核舟,同样的小巧精致,同样的栩栩如生,拇指大小的核舟上不仅雕工精美,几扇芝麻大小的窗还能开启自如。这也使得数百年前魏学洢笔下的核舟得以重现。
600年征程又遇良机
在舟山村,宋水官并非“寂寞高手”,相反,这里“高手如云”。如果说,苏州核雕在全国核雕业内属于一枝独秀的话,那么舟山核雕则代表了苏州核雕的最高水准。在舟山村,核雕产业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据介绍,民国时期,舟山村核雕逐渐兴起。上世纪三十年代,舟山村曾涌现了开创苏州核雕新局面的一代核雕高手殷根福,曾从事竹雕、牙雕的他因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核雕。为了赋予核雕新的元素,殷根福曾多次前往东山的紫金庵罗汉堂临摹观察。在结合了传统技艺和自我创新后,殷根福的核雕罗汉头像渐渐形成了独特风格。此后,殷根福带着儿子殷荣生、女儿殷雪芸和徒弟须吟笙等多名艺徒,在舟山村组织生产,当时全村年耗橄榄核10担左右。
苏州核雕也经历过低潮,但在沉寂中并非无所作为。经历了体制改革后,一批核雕艺人开始走向市场化。在市场的大浪淘沙中,苏州核雕的发展不仅继续了传统的脉络,更是具备了不断创新的动力,这也让苏州核雕在全国核雕行业内确立了“一哥”地位。如今的舟山村内,苏州核雕的从业人员已经从当年的数十户迅猛发展到了3000多人,年产值达1亿元。此外还形成了包括采购、包装、文化投资在内多达上万人的相关产业链。
原料产地不在苏州,主力市场也不在苏州,可谓典型的“两头在外”,沉寂多年突然“横空出世”,而且还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给力”的苏州核雕成为苏州又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小村庄因核雕而声名远扬